第(3/3)页 许许多多的观众都在心底产生这异想天开的想法。 俨然,观众们从心底里没有相信江哲的说法,哪怕是前辈学者荣格提出来的,他们也对其感到有些夸夸其谈。 不止是他们,就连领导会议室内的老赵,王国盛等人也感觉到江哲本次主题的夸张。 以往是解密悖论,条条是道,能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可。 但这次... 没有提前备文案,完全随着江哲的心意而进行的解密。 这不是解密悖论,而是解密一种新的思想实验,更类科普那般。 老赵眉头紧蹙,“总感觉这个节目违背了最初我创立解密赛道的初衷。” 王国盛说:“一会儿看看收视率的观众们反应即可;只要收视率上去了,悖论和思想实验,咱都可以给小江权限让他自由发挥。” 汪林举手认同:“没错!” 大荧幕中。 观众们的弹幕被导播播报给了江哲。 这些看法被江哲看见后,他忍不住露出微笑。 “让我先从动物的集体潜意识开始讲解。” “举个例子!” “这个例子叫做:《百猴效应》” “它来源于一个上个世纪在霓虹的真实故事。” “1952年,霓虹京都大学灵长类研究所的一群科学家,在研究宫崎县幸岛上的猴子,科学家们将红薯扔在沙地上投喂猴子。” “猴子喜欢吃红薯,但是讨厌上面的泥沙。” “一只小猴子无意中发现可以用溪水清洗掉红薯上的泥沙。” “不久,所有的猴子,都学会了清洗红薯上的泥沙! “此后科学家们一直密切注意着这些猴子,发现1952年到1958年之间,所有年轻的猴子都学会了清洗红薯上的泥沙,这样红薯吃起来更可口!” “而成年猴子中,只有效仿自己孩子的猴子们才学会了该方法,其他的成年猴子还是习惯吃脏红薯。” “嗯,这里没有什么奇怪的!” “但是,接着不可思议的事情便发生了。” “在1958年的一个秋日,一夕之间幸岛上几乎所有的猴子都学会了洗红薯。” “这种无师自通的洗红薯的新行为:竟诡异地传到了200公里以外大分县高崎山的猴子那里!” “要知道,这两群猴子之间完全没有任何的关连或接触的!” “为什么一只小猴子用水洗红薯的‘个别行为’最后会穿越空间传播到遥远的200公里外的岛屿上,然后该行为却成为了一种‘集体行为’呢?” “后来霓虹的一个顾问:船井幸雄说——” “‘只要是正确的信念,那么这种无形的力量就可以汇聚成为一个很大的正向能量!’” “‘只要某个团体或族群中有任何一个人愿意率先行动,那么他就可以在人群中产生示范作用,在无形中跨越时间与空间的藩篱,继而去影响绝大部分的人,就像幸岛上那群猴子一样!’” “这便是上个世纪著名的《百猴效应》!” “具体原因,我们稍后解析!” 讲述到此,江哲无奈地摇了摇头。 “只是可惜,当初发现这百猴效应的霓虹科学家们,并没有将这现象关联到1922年的学者荣格提出来的【集体潜意识】与【海床理论】上靠拢!” 看着镜头,江哲一脸严肃地点头:“是的,百猴效应,正是对【集体潜意识】的拓展实验的表现!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