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从【因】,可以导出【果】,譬如:因为我渴了,所以我需要喝水。” “而从【果】,也可以导出【因】,譬如:我发现我在喝水,我才知道自己渴了。” “这个逻辑没问题吧?” 此问题一出,观众们连连点头。 这是基本的逻辑关系,问题不大。 毕竟都是因果论。 而在华云峰,冯致远等一众理科专家们眼中。 他们似乎察觉到了江哲在证明什么。 许多理科专家与理科观众们提前一步恍然一笑。 “有意思,哈哈哈!” “小江这个逻辑去解释【阿卡西记录】非常有意思!” 讲台下,文科专家一脸茫然,什么有意思,这哪儿好笑了? 这时,江哲继续解说: “从简单的案例就可以发现——” “一件事情从【因】发展到【果】,我们就能从【果】逆推回【原因】。” “【果】:警察在护城河上发现了一具漂浮的女性尸体。” “【因】:警察深入调查,发现漂浮的女性尸体是受害人老公杀害的;原因是女人出轨,然后争吵,最终意气用事导致的凶杀案。” “这个就是警察先发现了【果】,然后去逆推,找到了【因】。” “都是基于【果】,然后推导出了【因】。” “这个逻辑与警察与尸体的对应关系,依旧没问题吧?” 这一次,无观众与专家们反驳,纷纷点头。 确实如此,许多事情在日常生活中都展现出了通过【果】去推导【因】。 除此之外,还有诸多的小型案例。 像—— 路人们先看见了路上发生车祸导致人员伤亡。 后续调查出【因】。 发生车祸的车主因为酒驾。 简单的因与果,果与因是可以相互对调找出真相的。 下一刻,江哲微笑着继续解释: “所以大家能够发现。” “现在,是,过去的结果。” “从我是主持人开始。” “我,江哲,是一名主持人;是过去我面试成功的原因。” “我再往顺着这个前推。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