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1章 撞枪口上了(7k二合一)-《1984:国宴,你就煮颗白菜?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周砚愣了一下,顿时面露喜色。

    没想到这支线任务竟然结算出来一道鱼香肉丝!

    鱼香肉丝在川菜中,应该归入家常菜范畴,和回锅肉一样,都是普通人家会常做的菜品。

    川菜馆的菜单上,这道菜十分常见,一般和回锅肉、麻婆豆腐列在一起。

    不过这样一道家常菜,却是川菜之中非常考验调味能力的菜品,也是厨师考级的必选菜之一。

    一道以鱼香为名的菜,里面却没有鱼,对于外地人而言,欺骗性不亚于夫妻肺片里没有夫妻。

    除了鱼香肉丝,周砚还尤为喜欢鱼香茄子。

    鱼香味料汁的下饭程度,丝毫不弱于麻婆豆腐,在口感上又相对更为柔和一些。

    咸辣酸甜,香气浓郁,对于吃不惯花椒麻味的食客来说,那就有口福了。

    周砚正准备点开菜谱,外边传来了赵嬢嬢的声音:“周砚!黄镇长找你。”

    “来了。”周砚应了一声,看了眼手表,把灶门半开半合,起身出了厨房。

    黄琛穿着一身黑色夹克,身后跟着一位穿着藏蓝色中山装的青年,手里拿着文件袋。

    “黄镇长,您怎么来了。”周砚快走两步上前,笑着说道。

    黄琛看着道:“周砚,我今天来是跟你商量大力发展和推广跷脚牛肉的事情的,还给你带了个好消息来。”

    周砚闻言忙道:“您快快请坐,我泡壶茶,咱们坐下来慢慢聊。”

    “不影响你卤肉吧?”黄琛往厨房看了一眼。

    “不影响,我看着时间呢。”周砚笑道,“一会卤素菜我就不留您了。”

    “茶就别泡了,咱们坐下来长话短说。”黄琛拉住周砚,直接在旁边的桌子坐下,“咱们今天来聊聊如何将跷脚牛肉产业发展壮大,看看你的想法,以及我们能够做的事情。”

    周砚略一思索,然后开始侃侃而谈:“跷脚牛肉我个人觉得是大有可为的,如今我们饭店一天能卖出去一百四十碗跷脚牛肉,我堂哥周杰和周海在码头摆摊,也能卖出近百碗。

    我们的定价比周村其他卖汤锅的村民,价格普遍要高一倍,因为我们加了价格更贵的吊龙,在香料包中加入了多种名贵中药和香料,凭借着味道获得了顾客的认可。

    这次《四川烹饪》杂志的专访和封面,同样印证了这一点,我复刻并改良的跷脚牛肉,已经事实上成为了苏稽的一张新的美食名片。

    靠着杂志背书,跷脚牛肉也成了一个品牌,它是具有传播性和专业性的,如果能够守住口碑,将其名气不断扩大化,将来或许能够凭借着这张名片吸引来许多游客,带动整个苏稽的经济发展。”

    黄琛听得连连点头,一旁坐着的青年已经拿出笔记本,刷刷记录着。

    “你看得非常长远,前几日何志远也跟我说过相似的话,我们开了专会讨论过此事,打算把苏稽跷脚牛肉这个招牌打出去。”黄琛看着他说道,“这两年,随着宰牛执照的陆续发放,你们周村宰牛户数量已经近百,每天杀牛数十头,运往嘉州各地售卖。

    牛杂等附属品数量众多,能够做成汤锅卖完的只是部分,每天倾倒浪费的不在少数。如何将资源最大化利用,给宰牛户创收,也是我们想做的事情。

    这两天我们已经摸排过,苏稽镇和青衣江畔卖汤锅的摊摊共计四十八个,大部分生意都不怎么好,一天只能卖出十几二十碗,卖不完自家宰牛剩下的牛杂。

    在你看来,如何能够让他们的销量显著提升呢?”

    周砚笑着摇头道:“小小一个苏稽镇,在没有外来游客的情况下,四十八家卖汤锅的摊位,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过饱和的状态。也就是这段时间天气渐冷,进入汤锅旺季,不然大部分汤锅摊摊连十碗都卖不出去。

    我没有办法让他们的销量都显著提升,苏稽镇上喜欢吃汤锅、能经常吃得起汤锅的客户是固定的,唯有味道取胜,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之中抢到更多的客户。

    客人都是精明的,他们会在味道、价格之间做取舍,在激烈的同行竞争中,两三毛钱一碗的价格已经没有下探空间,那提升汤锅品质,从味道上做文章便成了唯一的办法。

    我没法把跷脚牛肉的配方拿出来交给所有人,这是我们饭店安身立命的手段,但我不介意周村卖汤锅的村民,以我们周记跷脚牛肉作为标杆去改进和提升。

    等这四十八家汤锅充分竞争,最后剩下十家八家各具风味,受到客人认可的跷脚牛肉店铺的时候,苏稽跷脚牛肉的集群效应也就会基本成型了。

    不管是吸引游客前来品尝,还是走出苏稽走向更大的市场,都大有可为。

    那些被淘汰了的摊贩,他们可以负责提供食材,或许比他们勉强出来摆摊挣得更多,也更轻松一些。

    餐饮行业看似没有门槛,实则门槛比天高,哪怕你们有心扶持,也不是谁都能存活到最后。”

    黄琛听得眼睛越来越亮,到最后忍不住拍手叫好:“还得是内行人啊!我们光想着如何让摊贩挣到更多钱,倒是忽略了客观市场规律,一语点醒梦中人。

    你说得对,只有被市场检验过的味道,才能真正让客人满意。哪怕是跷脚牛肉,也应该做到各具风味和特色,这样游客来到苏稽,品尝各家味道,才会有惊喜感。”

    “就是这个道理。”周砚笑着点头,这其实也是他从后世总结的经验。后来的跷脚牛肉店,在跷脚牛肉上已经卷不出新花样,便开始加菜了。

    粉蒸牛肉、肥肠不稀奇,火爆脆肠,豆腐抓脑花等争奇斗艳,主打一个吃跷脚牛肉不耽误吃下饭菜。

    其实现在的周二娃饭店,就是这个形态的。

    显得……没那么纯粹。

    但确实挣的更多。

    小地方嘛,专做跷脚牛肉,周杰和周海的摊摊就是上限了,一天卖个六七十块钱。

    “行,这事明天我还得开个会再讨论一下。”黄琛点头,从身旁的工作人员手里接过文件袋打开,抽出一沓资料道:“我们已经帮你把《周记跷脚牛肉》、《周二娃饭店》、《张记卤味》这三个商标所需的资料全部准备齐全,你现在只需要在上边签字,我会让人把他送到市里,这样你就不用担心有人冒用这三个名号的问题。”

    “签个字就行了?”周砚翻看着那沓资料,确实是商标申请资料,就剩申请人一栏的签名了,心头不禁有些感动。

    黄镇长效率太高了,商标的事情他其实也有考虑过。

    但最近他实在太忙,这年代要弄商标,肯定是要往嘉州跑,又不知道要弄哪些文件,要跑多少趟,这事也就耽搁了。

    没想到黄琛竟然拿着文件上门,让他写个名字就行。

    这种服务,着实是他没想到的。

    对方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,超出了他的预想。

    周砚把文件仔细看完,确定没有古怪后,看着黄琛道:“黄镇长,我想再单独申请一个《跷脚牛肉》的商标。”

    “跷脚牛肉的商标你要是申请了,其他人是不是就不能用了?”黄琛沉吟道。

    “您放心,我不会独占这个商标,我担心的是这个商标被有心之人注册后,不让真正做跷脚牛肉的人使用。只要对方做的汤锅能达到跷脚牛肉的标准,我会无偿授权使用。”周砚解释道:“这也是对跷脚牛肉的一种保护,避免在品牌尚未树立起来之前,口碑就先被破坏。等后续发展起更多的跷脚牛肉馆,便可以成立跷脚牛肉协会,将该商标改注册为集体商标。”

    黄琛闻言连连点头,“这倒是我们没有考虑到位的,你的提议非常有前瞻性,我们回去之后会补一份申请表,今天就送来给你签字。”

    “好,谢谢黄镇长的信任。”周砚说道,拧开钢笔把名签了。

    私心嘛,肯定是有一点的。

    先发优势如何利用,一步快,步步快。

    他的目标很简单,把周记跷脚牛肉做成苏稽第一跷脚牛肉品牌。

    做大蛋糕的同时,也要分走最大最甜那一块。

    黄琛起身正准备走,门口停下一辆自行车,一个高大的身影走进门来,开口就说道:“周砚,那周亮亮改了咱们‘周记跷脚牛肉’的招牌,杰哥让我过来问你一声,这事要怎么处理合适。直接干,还是先骂一顿?”

    “啥子?周亮亮这个龟儿子做得出这种臊皮事啊?!肯定是高翠花这眼浅皮薄的瓜婆娘出的馊主意,不好好提升手艺,就晓得走歪门,正做不做,豆腐里放醋!”一直没插嘴的赵铁英闻言蹭的站了起来,手已经握住了砧板上的菜刀。

    “还有这种事啊?”周砚闻言乐了,看向一旁的黄琛。

    “黄镇长也在啊。”周海看到黄琛愣了一下,连忙打了个招呼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