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来,上一下跷脚牛肉。”赵铁英端着两碗跷脚牛肉过来放在桌上。 “这就是你说的苏稽跷脚牛肉?”钱思远看着面前这个用土碗装着的牛肉汤,眉头已经皱起。 不对,不止是牛肉,他好像看到了长满了颗粒的毛肚?切成段的肠子? 他是在美国出生和长大的,虽然一定程度上传承了父母的饮食习惯,但上学、工作、创业让他彻底融入了美国,对于这类内脏食物,素来敬而远之。 牛肠、牛肚……这太糟糕了! 钱思远眉头拧在一起,根本不敢去细想。 “对,这就是跷脚牛肉,一道传承多年的药膳,具有祛湿驱寒的功效,还有相当不错的滋补效果,我经常会来喝。”林志强笑着点头:“这是这家饭店的老板周砚从菜谱上改良并传承下来的,还凭借这道菜登上了《四川烹饪》杂志,川菜中的《时代周刊》。” “这么厉害?”钱思远眼睛一亮,这比喻他听懂了。 “我给你拿来瞧瞧。”林志强起身,把菜单墙上放着的杂志拿了过来,“你瞧这封面,是不是跷脚牛肉。” 钱思远定睛看去,眼睛顿时一亮:“这青花瓷盆真不错!” “我是说盆里盛的汤。”林志强说道。 “哦哦。”钱思远再认真看去,点头道:“还真一样,土碗换成了青花瓷盆,一下没认出来。” 他把杂志接过翻看了几页,啧啧称奇道:“这杂志相当专业啊,没想到这小镇上的小饭店老板,还能登上杂志封面。” “原因都写在专访里了,或许看完之后,你会对跷脚牛肉改观,对牛杂有一些新的感觉。”林志强把杂志翻到专访那一页。 “老板这么年轻?”钱思远看着上边配的照片,有点意外。 “周砚今年二十岁,确实很年轻。”林志强笑着点头:“就像你说的,如今中国大地上,个体户蓬勃发展,年轻人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了。” “我以为能被称为师傅的厨师,年纪都不小。”钱思远往下看去。 他看书速度特别快,这是多年浏览行业资讯养成的习惯。 两页专访,一会就看完了。 “这年轻人,挺厉害啊,没想到这一碗汤竟然藏着这样一段传承。”钱思远合上杂志,再看向面前这份跷脚牛肉汤,眼中已经多了几分好奇与尝试的欲望。 一道传承上百年的药膳,一碗曾经救人无数的汤,按照杂志中的说法,汤鲜味美,值得一试。 略一迟疑,他还是拿起勺子往自己小碗里舀了两勺汤。 汤色清澈,闻着有股浓郁的牛肉的香味,且没有丝毫膻味。 他在羊城吃过清汤牛肉火锅,肉香不如它浓郁。 吹了吹热气,浅尝一口。 汤有些烫,口感温和,味道极其鲜美! 没错,是极其! 一碗看起来如此清澈的牛肉汤,味道竟是如此的馥郁且鲜美,一点膻味都没有。 咕嘟,咕嘟! 他两口把碗里的汤喝了,一股暖意从胃里升腾到了脑子,感觉浑身都暖和起来了。 秋冬喝上这么一碗热汤,可太舒服了! 杂志专访和鲜美的汤味,极大降低他对牛杂的心理不适感,但他拿起筷子,还是先夹了一片牛肉。 “这是跷脚牛肉配的蘸碟,因为汤味清淡,所以牛肉和牛杂会蘸辣椒面来吃。”林志强给介绍道。 “在辣椒面里裹一圈?”钱思远有点迟疑,他喜欢吃辣,但看到这一碟辣椒面,还是决定慎重些。 “别看都是辣椒面,实际辣度没你想的那么夸张,是香辣的口味。如果你担心的话,可以先少蘸点。”林志强解释道。 钱思远先尝了一块不蘸的,片大薄软的牛肉,烫煮的恰到好处,格外鲜嫩味美。 然后又夹了一块,试着蘸了一点辣椒面,喂到嘴里嚼了嚼,眼睛顿时亮了起来。 这辣椒面好香! 和他预想的完全不一样,辣味一点都不突出,辣椒烘干之后的香味与熟芝麻的香味交融在一起,又添了几分咸味,犹如点睛之笔,让原本鲜美的牛肉,增添了香辣风味。 清汤炖煮,最后却要蘸辣椒面的吃法,他之前从未见过。 果然很四川! 六片牛肉,一会功夫便蘸着辣椒面下了肚。 他又夹起了一块半透明的蹄筋,也蘸了蘸辣椒面尝了一口。 原本韧劲满满的蹄筋,经过长时间的炖煮后,变得格外软糯,沾上辣椒面,也是别有风味。 蹄筋挑着吃完了,钱思远的目光看向了碗里的毛肚和牛肠,面露纠结之色。 “哇哦!这毛肚好脆哦!这一定是新鲜的毛肚,吃着太爽口了!”旁边坐着的秘书已经开始大快朵颐,且忍不住赞叹道。 这秘书是香港办事处的,对这些食物的接受度更高一些。 毕竟邻着什么都敢吃的广东,福建人都是一口一个的。 “小王,真好吃?”钱思远看着他问道。 小王点头道:“钱总,您一定尝尝,这么新鲜且高品质的毛肚,可遇不可求,而且烫煮的火候恰到好处,一点膻味都没有。” 钱思远闻言夹起一片毛肚,在辣椒面里一蘸,虚着眼睛喂到嘴里。 咔嚓! 脆爽弹牙的口感让他眼睛一下睁大。 诶? 跟他预想的不太一样啊! 口感太脆爽了,牙齿一咬就断,配上辣椒面,越嚼越香。 “是不错啊,我还是第一次吃毛肚。”钱思远的筷子已经不自觉夹起第二片毛肚。 牛肠是他主动尝试的,和脆爽的毛肚不一样,牛肠口感耙软,蘸上辣椒面,吃起来油香油香的。 吃的过程中不时喝一口汤,这感觉可太爽了。 不一会功夫,一碗跷脚牛肉便见了底。 钱思远把西装外套脱了放在一旁,衬衣扣子也解了两颗,深秋季节,额头上还冒起了细密的汗珠。 第(2/3)页